图片
文、摄/蒋世峰
(本文图片均为手机实拍)
暮色或朝晖漫过反光的路面时,我总爱在巷陌间逡巡、在马路侧步行便道上行走。夕阳和朝阳都可以把草叶的影子拉得细长,风掠过叶隙的沙沙声,像是草木在窃窃私语。这些被时光酿成诗行的花草,总在某个转角处,用露水浸润的姿态,向我展示生命本真的筋骨——那是一种不必攀附云端,却能在尘埃里扎根成歌的精气神。
图片
砖缝里的鸢尾是最先让我驻足的。起初以为是碎瓦堆里遗落的绸带,待俯身细看,才见三枚紫蓝色的花瓣正从水泥裂缝中拱出来。春寒裹着细雨时,它的花茎被冻得发紫,却仍用蜷曲的弧度托着花苞,像握着一枚不肯熄灭的星火。某日暴雨倾盆,我撑伞寻去,见它被泥水糊住了半张“脸”,可雨停后不过半日,它竟用残存的露珠洗去尘埃,重新将花瓣舒展成蝶翼的模样。这株无人问津的鸢尾,没有花园里同类的丰腴,却在逼仄的缝隙里活成了一柄出鞘的剑,用倔强的姿态劈开庸常的壁垒,让我读懂何为“向死而生”的凛冽。
图片
溪边的苔藓则是另一种风骨。它们贴着湿漉漉的石壁生长,像被岁月揉碎的绿绒毯,在阴影里织就一片隐秘的星河。最妙的是梅雨季,当石阶被雨水浸成墨色,苔藓便吸足了水分,每一颗绒毛般的叶尖都挂着晶莹的水珠,阳光斜照时,整面石墙都在泛着细碎的光。这让我想起古籍里写的“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”,它们从不因身处阴翳而自弃,反倒把每一寸微光都酿成了生命的底色,在无人注目的角落,悄悄完成与光阴的对峙。
图片
偶尔在路边上看到的狗尾巴草,是秋风里最自在的诗人。当梧桐伞盖般的绿荫遮挡滤掉阳光时,它们却举着毛茸茸的花序在人行道上摇晃。风来的时候,万千草穗此起彼伏,像无数个毛茸茸的逗号,在蓝天下续写着自由的标点。曾见园林工人修剪除草时,它们被齐刷刷斩断,可不过半月,断茬处又冒出新的绿芽,撑着枯黄的茎秆,让种子乘着风去流浪。有次我采了一把插在陶罐里,干燥后的草穗依然保持着向上的弧度,像凝固的风,又像永不弯折的脊梁。这种随性而坚韧的活法,恰如古人说的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,在天地间舒展成无拘无束的模样,不为取悦谁,只为成全生命本身的舒展。
图片
这些花草,从不是被时光遗忘的配角。你看那攀在街巷墙壁的喇叭花,用晨露擦亮的紫色小喇叭,每天都在向朝阳吹奏序曲;你看那石缝里的马齿苋,叶片肥厚如翡翠,在烈日下蜷缩成拳,却始终攥着不肯流失的水分;还有深秋时节铺满小径的银杏落叶,即便凋零也要铺成金黄的地毯,让每一步都踩在光阴的韵脚上。它们在自然的褶皱里生长,用各自的姿态诠释着生命的哲学——不必成为参天大树,只要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,把根扎进泥土,把心朝向阳光,便是对生命最好的不辜负。
图片
如今我常用镜头捕捉它们的瞬间:晨露在三叶草上打滚时的晶莹,暮色里蒲公英冠毛飞散的轻盈,霜雪中腊梅蜷曲花瓣里藏着的暗香。这些画面洗去了都市的喧嚣,让我在草木的呼吸间懂得:真正的精气神,从不在云端起舞,而在泥土里扎根;不在惊涛骇浪中呐喊,而在风雨飘摇时,依然保持着向上生长的姿态。就像此刻窗台上那株从路边捡来的小野菊,插在玻璃瓶里已半月有余,花瓣虽已干枯成淡褐色,花茎却仍挺直如弦,在夕照里,奏着一首关于生命韧性的无声之诗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【作者简介】蒋世峰(快乐老头),一生潦倒半生狂,恩仇快意诗酒量,卸甲米俸可养气,归隐笔墨拓新荒。人老,入不死列,余年,唱晚风歌;为赋新词不说愁,秋凉画意,与君细筹谋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恒瑞行配资-正规杠杆配资平台-炒股资金杠杆-配资炒股公司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